创新驱动发展,对于公司的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智慧工程事业部作为公司科技创新主体之一,以高度的积极性,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与生产运营深度融合。2024年截至目前,事业部承担或参研了集团级、公司级科研课题以及横向课题10项,编制的中国航海协会团体标准《船闸设施设备智慧管养系统技术规范》正式批准发布,牵头编制的交通运输部行业标准《内河航道工程智慧工地建设技术指南》完成工作大纲审查,正开展编制调研工作;科创成果方面,事业部1项科研成果被认定为国际先进,1项成果获公司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省部级BIM奖项方面,共获一等奖(含金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5项,优秀奖1项;发表核心论文2篇、申报授权软著6项、申报授权发明专利1项、受理发明专利6项、受理实用新型专利1项。
多年来,事业部精心打造智慧化新产品,探路人工智能新应用,积极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港航智慧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打造智慧化新产品,激发市场新潜能
事业部紧密贴合业务发展的实际状况,精心打造数字化智慧化产品。灵管・码头数字化交付系统,能够对设计属性、图纸文件、采购信息、施工信息等进行层次分明的精细化管理,还可借助基于模型的对象可视化查询信息功能,成功实现基于模型的码头工程数字化交付;灵运・船闸智慧管养系统,实现基于运维BIM模型的船闸智能排闸调度、运行监测、健康监测、淤积监测等一系列智慧化健康监测功能,以及船闸巡检、保养、修理和备品备件等全方位的数字化管理;灵运・码头健康检测系统,运用先进的传感与分析技术,为码头设施的健康状况提供实时、精准的评估与预警,实现对码头设施健康监测和全生命周期管理。这些数字化智慧化产品,为业务发展注入动力,有力推动公司在产业数字化浪潮中实现新的发展。
二是力行国产化替代,勇担新时代使命
事业部针对国产化替代,结合项目进行深入研究,在三峡通航船舶秭归旧州河锚地建设工程锚地业务管理系统国产化智能化升级项目中,编制了设计报告,先从系统逻辑架构、网络架构进行国产化替代总体设计,再从锚地江图适配、系统接口适配、系统业务功能适配、锚地管理子系统适配等方面进行软件国产化替代设计,最后从防火墙、数据库平台、中间件、存储设备等方面进行系统运行环境国产化替代设计。通过本项目的深入实践,事业部较为全面掌握了应用系统国产化替代的核心技术与设计理念,为公司在国产化替代业务领域的拓展提供了参考范例与技术支撑。
三是探路人工智能新应用,铺垫未来新业务
事业部高度关注人工智能发展动态,深度了解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力求将其融入港航智慧化业务,先后开展了液体散货码头“泊位—储罐—管线”综合调度智能决策算法、锚地智能指泊算法、船闸智能排闸算法等一系列关键智能算法研究,目前已形成较完整的技术方案,取得了阶段性初步成果。后续,事业部将持续关注人工智能技术在港航智慧化业务中的应用,进一步优化、提升其性能,为港航智慧化业务开展筑牢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