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部湾畔的钦州湾,一条蜿蜒的金鼓江见证了生态与城市的完美融合。作为中马钦州产业园的核心生态工程,“金鼓江岸线综合生态整治修复工程(一期)”以生态修复为基,以文化传承为魂,打造了一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活力客厅”。这里,红树林随风摇曳,候鸟翩跹起舞,文化长廊串联起东盟风情,一幅“城在林中、水在城中、人在景中”的生态画卷正徐徐展开。
一、丝路织梦:多元文化在北部湾畔的璀璨共生
钦州,这座北部湾经济区的璀璨明珠,自古便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如今,作为RCEP协定框架下的战略支点,它更肩负着连接中国与东盟、联动东西部的时代使命。中马钦州产业园区的崛起,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枢纽,更是多元文化交融的舞台。在这片热土上,二航院以景观为笔,勾勒出“一湾相挽十一国,良性互动东中西”的壮美画卷。从东盟十国的风情元素到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协作精神,每一处景观节点都成为文化的载体,步道如丝,串联起历史的记忆与未来的憧憬,让不同地域的文明在此和谐共鸣,共同书写“一带一路”的当代篇章。
二、绿韵重生:红树林里的生态觉醒
曾经无序的养殖塘与人为破坏的岸线,如今已蜕变为郁郁葱葱的红树林湿地。面对生态伤痕,二航院以科学为刃,以系统治理为纲,清退养殖塘、修复岸线、重建鸟类栖息地,让90余公顷红树林重焕生机。海绵城市的理念融入水系治理,污水变清流,滩涂复绿意,中华鲎与远东山雀的回归,成为生态修复最动人的注脚。更值得骄傲的是,这片湿地不仅是自然的庇护所,更是碳汇研究的先锋阵地。广西首单蓝碳交易在此诞生,将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让“碧海银滩”真正成为“金山银山”。
三、匠心筑境:金鼓江畔的城海交响
在金鼓江的潮汐间,二航院打造了一座“生态与城市共舞”的活力客厅。亲水步道蜿蜒,透绿视野开阔,山丘与建筑在景观中对话,形成“内湖外海”的独特格局。红树林科普馆如双螺旋般盘旋升起,既是地标,也是生态教育的殿堂。17000余人次的研学足迹、自治区科普基地的荣誉,印证了这里不仅是休憩之地,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课堂。而岸线修复与地块开发的紧密结合,更让这片土地的价值从65万元/亩跃升至245万元/亩,成为“港产城一体发展”的绿色典范。
四、科技赋绿:从虾塘到碳汇的创新之路
生态修复的背后,是技术的突破与匠心的沉淀。面对虾塘改造的难题,博士团队攻坚《红树林生态修复关键技术研究》,让成活率突破90%;蓝碳交易的创新实践,则为全国海洋生态修复提供了“钦州方案”。从1.2亿“蓝色海湾”资金获批,到15亿元后续项目的延伸,二航院不仅修复了一片湿地,更锻造了一支能打硬仗的海洋生态修复铁军。专利、论文、典型案例的累累硕果,见证着二航院以科技之力守护蓝色国土的坚定步伐。
五、向海而兴:生态优势擘画发展新图景
如今的孔雀湾,红树林如绿色长城抵御风浪,底栖生物种群复苏,研学游客络绎不绝。450万株树苗孕育产业新机,200余名渔民转型生态卫士,月薪超7000元的“绿色就业”让保护与发展同频共振。EOD模式落地、GDP增长10%的数据,昭示着生态与经济并非取舍,而是共赢。当项目入选自然资源部典型案例,当“走读广西”的孩子们在红树林间欢笑,这一切,正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最生动的诠释。
未来,二航院将继续以生态之笔,绘就更多蓝色海湾的传奇,让每一寸修复的土地,都成为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