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助力“美丽中国”建设,推进中交集团实现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中交集团近年启动5年千项工艺工法梳理工作,二航院5项技术入选《中交集团首批200项绿色低碳技术和工艺工法名录》,现推出二航院绿色低碳技术展,敬请关注。
基于增殖放流的生态环境修复与补偿技术
【技术特点及创新点】
增殖放流,是指采用人工繁育或捕捞的渔业生物幼体或成体,向海洋、滩涂、江河、湖泊、水库等天然水域投放,以恢复种群数量、改善群落结构或增强生态功能的行为。这一行为不仅有助于补充渔业资源种群数量,还能修复因捕捞过度或工程建设等遭受破坏的生态环境,改善水域生态功能,保持生物多样性。该技术具有专业性强、生态效益显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突出等特点。
【应用价值及意义】
有效恢复渔业资源,修复水域生态,维护生态系统稳定;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水域生态平衡;增加渔民收入,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通过增殖放流经济物种,提高捕捞产量与效益(据统计,经济鱼类产量可提升20%-40%);提升公众对水生生物资源的保护意识,推动生态保护社会共治。
【应用案例】
洋浦港洋浦港区航道改扩建工程是国家重点项目,航道全长13.074千米,分为外、中、里3段。其中外段航道长7.163千米,中段航道长3.109千米,均按满足20万吨级集装箱船单线乘潮通航标准建设;里段航道长2.802千米,按满足7万吨级散货船单线全天候通航标准建设。
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洋浦港时强调,要“坚持绿色发展、生态优先”。为此,公司在该项目附近海域开展增殖放流工作,不仅能快速弥补航道改扩建工程导致的生物资源量损失,更对改善海洋生态环境、维护海洋生物多样性,以及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