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文化大家谈|聚焦“总工文化”“产品文化”,二航院工程师们如是说⑦

日期:

2025-11-20

点击次数:

编者按:

  中交集团2025年上半年生产经营工作会强调,要持续顽强奋斗,奋力做好“全面重塑优秀文化与生态”的大文章,对深化文化建设,推进品牌打造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二航院“赴一线、做方案、提思路、控质量”的总工文化和“强市场意识、高产品质量”的产品文化,是中交大力弘扬的“六种文化”的重要体现,也是二航院全面强化品牌建设,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石。近期,二航院将陆续推出“总工文化”“产品文化”大家谈专栏,大家围绕对“总工文化”“产品文化”的认识以及落实,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敬请关注。

 

  李勇(公司副总工程师)

  作为一名从基层外业一线成长起来的测绘专业总工,本人深知总工岗位责任重大,浅谈几点认识:一是要坚持技术引领,做好经验传承。总工是本专业的技术权威,是技术人员碰到难题后信任的靠山,测绘技术发展迅速,总工只有坚持与时俱进的学习创新,才能胜任本岗位的业务需求。同时,总工的经验是公司宝贵的财富,应做好技术与经验的融合,发挥最大价值。二是发扬工匠精神,追求精益求精。测绘本身包含很大一部分外业技能工作,总工要有一颗匠心,紧盯外业一线做好技术质量控制,精益求精打造高质量产品。三是积极融入行业,助力品牌打造。总工不能固步自封,应积极参与行业技术交流,争做行业专家;应树立市场品牌意识,积极借助对外交流机会,提升公司行业知名度,助力品牌打造。

 

  王汉臣(岩土勘察事业部副总工程师 )

  作为岩土专业副总工,我坚持“赴一线”——近期在几内亚驻场46天,面对当地复杂地质条件与恶劣气候,带领团队克服蚊虫叮咬、语言障碍、工期紧张等难题,累计完成400余个勘察孔钻探,精准获取铁帽层、残积土、风化岩等一手地质数据,为后续工作筑牢基础;“做方案”——创新采用“分区勘察+同步分析”模式,优化勘察流程,将工期缩短15%;“提思路”——在勘察项目中积极引入“数字孪生+岩土体检”理念的希迪勘察系统,让勘察数据成为运维资产;“控质量”——推行“双签字+全影像”,终孔验收安全与技术双签,所有钻孔标贯、取样、终孔等全环节影像留存,问题不过夜。产品文化落脚在“强市场意识、高产品质量”。我把报告拆成“产品包”:技术章节是核心,风险清单是增值,BIM模型是溢价。下一步,我将积极研究“岩土勘察数据库”,让每一次取样、每一份图表都成为可复用的数字货架,把技术做成可以反复销售的知识商品,让公司岩土品牌自带流量。

 

  朱春春(岩土勘察事业部副总工程师 )

  我深刻认识到,“总工文化”与“产品文化”是驱动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双引擎,二者互为支撑、协同发力。总工文化不仅要求我们“赴一线”,更要“沉下心”,在项目中亲自做方案、提思路、控质量,以技术引领价值创造,以专业赢得信任;产品文化则强调市场意识与质量并重,推动技术成果向高竞争力、可复制、可推广的产品转化,实现从“做项目”到“做产品”的跃升。落实路径上,我将坚持深入一线,精准对接客户需求,强化勘测方案创新与技术优化,严控勘测质量关,确保每一份成果都经得起时间与市场的检验;同时增强市场敏感度,推动勘测技术产品化、标准化、品牌化,助力公司打造“技术+市场”双轮驱动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高质量的发展。

 

  吴旭(岩土勘察事业部主任工程师)

  公司的总工文化是技术履职的核心逻辑,“赴一线”是锚定问题根源的前提,“做方案”是解决实际难题的关键,“提思路”是引领发展的前瞻保障,“控质量”是守住成果的底线要求。产品文化则是市场立足的根本,“强市场意识”让服务精准对接需求,“高产品质量”让品牌获得长久认可。落实时,我会主动深入项目现场摸清实况,以一线痛点为导向制定可行方案,结合行业趋势提出创新思路,全流程紧盯细节把控质量;同时主动关注市场动态,将用户需求融入产品设计,把质量标准贯穿从研发到落地的每个环节,用行动践行两种文化,为项目实效和品牌价值助力。

 

  张文欢(岩土勘察事业部主任工程师)

  作为测绘工程室主任,我认为“赴一线、做方案、提思路、控质量”的总工文化,是团队的行动纲领。测绘设备的发展日新月异,工作的技术路线和方法更迭非常快,如果不到一线,不进行实操,无法掌握技术细节,质量管控会成为纸上谈兵。一定要深入一线,才能从根源上进行质量控制。“强市场意识、高产品质量”的产品文化,是立足市场的核心。我们需跳出“技术孤岛”,在质量发展时同步考量客户运维成本与市场竞争力,用过硬产品赢得口碑。


推荐阅读